温州城发集团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城发集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179名党员在一线“跑”出温州园博园加速度

温度新闻客户端2025/07/01

  “支部建在重大项目上,党旗飘在攻坚一线上。”在温州园博园,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该项目基层党支部发挥引领力、组织力、战斗力,将设计蓝图转化为实景图的生动实践。

  “五位一体”拧成绳,党员一线抓问题

  走进温州园博园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线工人在烈日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工程进度是否符合计划,工程安全质量是否管控到位……园博园项目一标段临时党支部一线党员潘海敏每天的日常从一大早骑“小电驴”跑项目现场开始。在同事眼中,他是园博园项目的“活地图”,像一台人形问题扫描器,随时在现场发现问题,联系解决问题。

  6月26日上午11时,高温下满身是汗的潘海敏刚结束一上午的现场过程管理巡查,他指着正在施工的“山水中国馆”说:“在党员攻坚队和一线工人的一起努力下,前几个月,这里才刚平整出场地,如今温州园博园的主场馆——‘山水中国馆’已进入主体施工。”

  “党旗插在工地上”是市城发集团的党建品牌,园博园项目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临时党委,下设5个临时党支部。“党委领衔、书记领办、党员攻坚,我们集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参建单位力量,构建‘五位一体’党建联建新模式,建立了高效的协同体系。”园博园项目二标段临时党支部书记高翔介绍,充分发挥联建单位优势,收集项目中的技术、政策、协调、资源等几类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建有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周核周报。

  目前,温州园博园项目从各参建单位抽调精兵强将、业务条线精锐骨干组建了多支党员攻坚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协调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工作共推。

  用脚步丈量项目,啃下100余个“硬骨头”

  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如何按计划推进工程节点,保证工程质量,考验着党支部和党员攻坚组的智慧和能力。

  小问题大隐患,潘海敏告诉记者很多工程方面的细节不自己亲身跑现场是发现不了的。“桩头处理不平整、松散层未清理,螺旋箍筋截断”“部分桩头主筋截断、保护层不够”……工程形象进度,隐患详情,整改回复等,点开温州园博园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云上园博”手机端页面,上面记录了各种工程情况,潘海敏反馈的问题量是最多的。

  “昨晚‘山水中国馆’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晚上9点多我还在对接设计,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落实,注意梁钢筋和型钢柱的节点做法,及时整改,焊缝要饱满。”潘海敏说,每天他还有手写工作日记的习惯,梳理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好多本。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设计联合体的驻场党员也在全力以赴用脚步丈量项目。

  “每天至少2万步,电话不离身。”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分院副院长叶麟珀感叹:“自2月进场驻点以来,为确保设计零偏差落地,我们设计联合体3家单位的驻场党员就全心扑在项目上,进行现场服务。”由于项目涉及专业范围广,每周还会陆续有各专业的骨干来协助。

  工程安全须臾不敢忘,园林品质也要精雕细琢。在党员协力攻坚,争取问题日清日结的过程中,叶麟珀印象最深的是对项目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他说:“一项正常需50天工期的,因为主动前置工作,沟通解决问题,效率能提升好几倍。”

  今年以来,园博园项目已成功化解各类问题多达100余条,涉及水工协调、政策处理、设计优化、施工提速、要素保障、展园协调等6个大类。

  每周亮绩比拼,比学赶超“一股劲”

  每周,园博园4个标段的五方主体(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都会齐聚一堂召开例会汇报工作情况。

  现场,会总结一周工作并列出问题清单,共同讨论解决之策,各标段也会分享经验和优秀做法。“山上边坡治理要注意路的线形规划”“南园植物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北园要注意避免”……每周一次的协调例会不仅是工作进度汇报会,也是学习会。

  各个标段的项目建设各有所长。叶麟珀介绍,一开始三标段的苗木种得又快又好,其他标段的会去“取经”;二标段在项目建设中率先使用重型无人机吊运大乔木上山种植,解决了运输难题;一标段因地制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如今高温天为提高效率,用上了智能建筑机器人平整场地。

  在二标段项目党建展厅,记者还看到每个标段的党支部都上墙晾晒“建设进度”。围绕苗木种植、桩基打造等关键环节靶向监督,配套“红黄蓝”三色预警,项目建设进度一目了然。

  采访过程中,潘海敏各个对接电话忙不断。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跑,在他看来,一线党员努力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劲往一处使,就能干出工程进度和成效。

  截至目前,共有179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奋战园博园项目建设一线,全力提速冲刺园博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