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似浪,层檐帆影!温州园博园山水中国馆提前揭开“面纱”
智能登高车上,随着施工人员结束最后一处毫米级的精确施工,温州园博园山水中国馆全面完成屋面钢桁架吊装作业,之前被建筑安全网完全包裹着的山水中国馆主场馆已揭开“面纱”,设计效果图上“如山似浪,层檐帆影”轮廓的视觉美感,开始展现。

山水中国馆是温州园博会的主展馆,位于温州园博园北园的北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主创。
“我们从‘山水温州,千年商港’中汲取主场馆的设计灵感。”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殷建栋说,屋面高低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屋盖下分别对应多功能厅、主体展厅及临时展厅三个千人大厅,呈现“如山似浪,层檐帆影”的视觉美感,不仅巧妙地呼应温州市树榕树的树冠形态,还体现了温州的山水特色,又呼应了千年商港的历史文化。
而根据建筑造型与功能需求,屋面使用的结构、材质和工艺都与传统屋面大为不同。殷建栋说,主体展厅、多功能厅与临时展厅屋面采用双曲弧形钢桁架结构,由三级主桁架与两级次桁架构成空间网格体系,弧面管桁架落于混凝土柱顶固定支座,形成双曲面造型。该造型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在节省钢材和降低基础造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因为内部空间开阔,利于管线布置及灵活多样进行外形设计。
屋面桁架最大跨度达42.49米,檐口最高点高度为29.0米,总用钢量约950吨。“施工难度很大,此前我们对设计做了多次深化研究。”中建二局现场负责人王宇航介绍说,他们通过全周期模拟,将3200余根管桁架节点进行数字化预拼装,精准控制弧形弦杆的曲率和相关误差,然后采用“地面胎架卧拼+高空分段吊装”工艺,配备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和智能登高车,控制安装精度和确保高技能焊工安全高效作业,实现毫米级就位。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达到高质量标准的“一次成优”,施工方还建立智慧工地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钢结构吊装过程:50吨汽车吊配备荷载传感器,自动预警超载风险;70米臂长塔吊安装防碰撞系统,覆盖18-65米作业半径;采用“AI超声探伤+区块链系统存证”,确保一级焊缝100%合格。其间还通过铺设安全保护网等措施,对两株百年古榕树进行保护。“由于我们组织了穿插施工,各分区相关作业面同时施工,屋面钢结构工期比传统各区依次施工所需的75天,至少提前了25天,”市城发集团园博园一标段攻坚组负责人潘海敏说。
下一步,山水中国馆将进行金属屋面、幕墙、机电安装和精装修、屋面光伏等专业工作穿插施工,计划12月完工。
据悉,园博会结束后,山水中国馆将作为永久性设施持续运营,实现展后永续利用,打造“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其最高点29米高的白色曲面屋盖将成为园博园地标,向世界展示中国园林建筑的现代技艺。